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粮食、能源、重要资源上要确保供给安全,要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为什么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1、我国产业链对外依赖度依旧较高,仍需依托全球化运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在十年间,这一地位得到了持续的巩固和加强。
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详见下表),我国当前进口的物资种类集中在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其中产业链上游物资种类主要包括:农产品、能源、矿产资源等;中游主要包括:工业半成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
通过进口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一: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从自然禀赋上并不是一个资源富有的国家,每年需要大量进口农产品、能源和矿产等资源,保障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二:我国虽已跻身“世界工厂”之列,产业链不断完善,产业技术日新月异,但关键“卡脖子”技术仍未实现突破,部分工业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仍需依赖进口,短期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依旧受到威胁。三:我国产业链上游物资进口基本上是量价齐涨,初级加工品和工业产品基本上是量价齐跌,反映出我国产业链完善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对于产业链中间产品的国外需求正在下降,对于上游产品的国外需求不断上升,并且随着国内高新产品技术的不断突破,可以预测,未来进口物资种类会更加向产业链上游攀升。
2、海上物流通道的堵点可能加大我国产业链断链风险
国际贸易的发展离不开海洋运输,目前国际贸易产生的国际物流主要依赖:1、苏伊士运河,2、巴拿马运河,3、马六甲海峡,4、罗陀海峡,5、曼德海峡,6、霍尔莫兹海峡等通道,这六大“钥匙”海峡,如同世界经济的动脉血管,承载着全球贸易的重任,而这些核心的物流资源,也即供应链最基础的东西,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对于全球贸易大国的我国而言,可能会产生较大的风险。具体而言:
六大海峡分布图
一是:对我国贸易影响最大的物流通道马六甲海峡,日益拥堵,目前每年有约9万艘船只和7040万个集装箱从这里通过,到了2030年,海峡可能就会达到最大运力,届时可能会影响我国产业经济。
二是:中东局势长期处在“极度危险的边缘”,充满动荡,而苏伊士运河、德曼海峡、霍尔莫兹海峡是亚欧大陆的物流大动脉,也是油气资源的“世界咽喉”,我国目前油气资源,以及大量的矿产资源依托中东地区和非洲地区,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性会严重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背景下,我国物流形态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1、产业链聚集效应不断加强,两头在外的物流形态将愈发突出
两头在外的物流形态即是源头的大宗物资需要从国外进口,最终的产成品和消费品会出口到国外,中间的生产制造、物流在国内完成。
按照国民经济统计分类,当前,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为持续降低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我国产业链本土化、区域化的趋势还在不断增强,加之各地政府产业链招商模式,在未来,工业半成品、零配件、包材等产业将会越发的在区域内形成聚集,其物流半径逐步缩小,灵活性增大,更加适配公路运输,而由于全球资源禀赋的差异,源头的能源、矿砂等大宗物资进口会持续增多,更加适配海、河、铁运输。此外,我国会凭借超大规模市场和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成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心,产成品、消费品会在国内更加优质、高效、低成本的产出,企业对外出口的意愿会不断加大。
2、能源矿产等来源地和运输通道多元化,西部地区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物流战略要地
在过去,传统的国际物流主要通过海路运输,物流从沿海向中西部地区梯次辐射,沿海地区也因为是国外物资入国内的第一落脚点,凭借此优势,产业迅速崛起。
这一现象在现阶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方面能源矿产等资源来源地变的更加多元化,例如:我国每年进口量很大的大豆、煤炭以及矿产资源等,过去主要依赖美国、澳大利亚和一些东南亚国家,但现阶段大豆最大进口国已悄然变成了南美的巴西,中亚地区的农产品也成为我国进口农产品的重要补充,此外重要的矿产资源,除了依赖澳大利亚之外,俄罗斯、南美、中亚以及非洲等国已经成为我国矿产资源的重要补充来源国。另一方面,国内物流通道与国际物流通道衔接更加畅通,随着“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孟印缅经济走廊以及中吉乌铁路等通道的不断畅通和完善,使得我国对外的物流通道变得更加多元化,进口物资可通过西部和西南部地区进入我国,西部地区物流规模将持续扩大,也将成为国外物资入国内的第一落脚点,有很大的发展优势与发展机遇。
物流通道示意图
《赛宁创新(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