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卡车航班”
1.“卡车航班”的概念
“卡车航班”是指航空公司在货物始发地与中转航站或中转航站与最终目的地之间固定开辟地面运输路线,进行货物陆空联运的运输形式。它在形式上是卡车,但在概念上却是航班,完全由航空公司按照固定的时间以及航线进行操作,和飞机航班一样有航班号、承运人、起点站、目的站、预计进出港时间等属性,弥补了空运固定航班在机型、航线以及航班时间等方面的弱点,同时有效发挥陆运卡车装载能力大、运输路线灵活的优势,并降低了运输成本。“卡车航班”的作用相当于延伸了以机场组成的网络,把网络扩大到更多的点,可以接触更多的用户。
2.“卡车航班”的运作模式
以货物进口操作流程为例,“卡车航班”的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以下环节:
(1)国外集货:相关企业运用专业计算形成最优方案,将各路不同的出口货物统一公路运输至航空口岸,准备空运。
(2)空运入境:空运承运人集中调配,安排货物“拼飞机”,通过空运方式到达入境口岸。
(3)转关/清关:货物进入空运口岸后,可在空运口岸完成申请转关,货物在海关监管下装入卡车航班,卡车在装车和运输过程中全程受到海关监管,当到达最终目的地后完成清关。
3.“卡车航班”与陆空联运的区别
从“卡车航班”的运作模式来看,它与普通陆空联运的操作是存在差异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从“卡车航班”的运输性质来看,在卡车运输的这段航程,仍然是被视为一个航班,只是运输工具从飞机变成卡车而已。既然“卡车航班”也是一个航班,它也是有航班号信息的,包括固定的时刻,固定的路线,固定的频率,固定的车型,固定的装载量等。
其次,从海关监管模式上来看,以货物进口操作为例,普通陆空联运需要在货物空运入境后完成清关,再由普通卡车进行国内运输,卡车运输过程不受到海关监管。而“卡车航班”可以在货物空运到达后直接装入卡车,它是一个封关车,中途是不能随意打开车门上下货的,只能到达约定的目的地之后,才能完成清关与货物装卸。
最后,从“卡车航班”开行资质要求来看,它需要在民航局进行备案登记,民航局批复了才能进行卡车班列的开行。
4.“卡车航班”的适用与受限货物类型
作为航空运输的延伸服务,“卡车航班”适用于多种货物类型,但也有一些限制。该模式适用的货物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
(1)多种普通货物:“卡车航班”可以运输包括零配件、塑料制品、化工品等在内的多种普通货物。这些货物通常对运输条件的要求不是特别严格,且能够通过卡车进行安全、高效的运输。
(2)对时效性有要求的货物:由于“卡车航班”结合了航空和公路运输的优势,能够提供相对快速的物流服务,因此适用于对时效性有一定要求的货物。例如,需要快速送达的紧急订单或季节性商品,比如海鲜、水果等。
该模式下受限制的货物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
(1)危险品:一般情况下,“卡车航班”禁止运输危险品(经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除外)。这是因为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需要特殊的处理和监管。
(2)活体动物:“卡车航班”通常也禁止运输活体动物(冷血动物除外),因为活体动物在运输过程中需要特殊的照顾和监管,以确保其生命安全和健康。
(3)鲜活易腐货物:鲜活易腐货物(托运人另有要求除外)由于需要在短时间内保持新鲜或质量不变,因此通常不适合通过“卡车航班”进行运输。这类货物更适合通过空运或冷藏车等专门的运输方式进行。
(4)其他特殊货物:如贵重物品、枪械、弹药、外交信袋以及精密易碎货物、高灵敏度仪器仪表等不适合陆运的货物,也通常不被允许通过“卡车航班”进行运输。
总之,“卡车航班”模式还处于创新探索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仍然需要根据货物的具体情况,参照最新的航空运输管理要求与海关要求来判断货物本身否适用于该模式。
二、我国主要航空口岸“卡车航班”运行现状
1.杭州航空口岸
今年前7个月,萧山机场海关监管“卡车航班”货物5162票,货运量12040吨,同比分别增长77.45%和6.07%。值得一提的是,长三角地区的“卡车航班”的货运量达到了11270吨,占比93.6%,同比增长9.21%,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高效动力。随着“卡车航班”业务的节节攀升,杭州空港口岸国际航空货运量逐步回暖。前7个月,杭州空港国际航空货运量达到8.42万吨,同比增长8.49%。
为了保障“卡车航班”高效运行,萧山机场海关依托7×24小时全天候通关保障机制,制定“卡车航班”应急响应预案,解决企业遇到的途中运输突发事件。同时,运用智能卡口等科技设备加快货物转运时效,实现货物“当日入境、当日转运、当日运抵、当日通关”。此外,机场海关积极支持航空公司、货站、货代和省内综保区开展业务合作和服务联动,与18个海关监管点建立联系,共同扩展“卡车航班”业务辐射圈,助力杭州空港做大做强国际货运,服务长三角国际物流一体化建设。
2.郑州航空口岸
今年前7个月,郑州航空口岸的“卡车航班”货运量达到6.41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0.5%。这种空陆联运模式已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近30个枢纽机场,年转运规模占郑州航空口岸国际货邮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开通空运货物“卡车航班”,为郑州机场努力建设竞争力强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进一步强化陆空交通衔接,构建设施先进、网络完善、支撑有力、运行高效的航空货运集疏系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南宁、海口航空口岸
目前,南宁空港年国际航空货邮保障能力达15万吨,11条国际货运航线通航东盟和南亚8个国家12个城市。有了“卡车航班”,来自东盟国家的海鲜、水果等特色产品能更加便利地进入中国市场,南宁机场已成为东盟特色产品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空中通道。
在海口,美兰机场启动空陆联运“卡车航班”业务,将广州、深圳、郑州等多地货源聚集海口出口海外,有利于实现海南自贸港与国内外城市的有效衔接,同时还拓宽了空港口岸货物进口渠道,提升了航空货运业务的联动性,降低了企业运输成本,进一步提升了美兰机场货运能力。
4.兰州航空口岸
今年1-9月份,据统计甘肃省“卡车航班”模式下出口货物共162票,货运量469.75吨,同比增长100%。
目前甘肃省空运出口只能通过兰州中川机场国际航空口岸实现。为了解决航空口岸不足带来的出口运输不便问题,中川机场海关、航空公司和相关企业积极探索应用“卡车航班”来提高货物出口效率。通过让多票货物参与“拼机”,“卡车航班”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打通了物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
比如,通过“卡车航班”模式出口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货物,运输时间从原来的7天缩短至4天,有效提升了货物出口运输效率。
为保障“卡车航班”高效运行,兰州海关所属中川机场海关依托“7×24小时”全天候通关保障机制,通过数据先行、预约通关、实时监控等方式,实现“卡车航班”货物“当日入境、当日转运、当日运抵、当日通关”。
三、“卡车航班”模式的优劣势分析
根据“卡车航班”的业务模式与其特点,赛宁观点认为“卡车航班”模式相较于传统的陆空联运模式具备以下优势:
1.减少空运口岸清关等待时间,提升整体运输效率。就普通陆空联运方式而言,其转运和通关效率相对较低。而“卡车航班”作为空陆联运的一种形式,是空运进出境航班与卡车内陆运输的结合,货物在到达空运口岸后通过可海关监管,利用海关的全天候通关保障机制,通过数据先行、预约通关、实时监控等方式,实现“卡车航班”货物“当日入境、当日转运、当日运抵、当日通关”,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货物在入境航空口岸清关过程中的排队与等待时间,使得陆空联运的衔接更为紧密,从整体上提升了货物运输效率。
2.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整体物流成本。就目前国内航空口岸的操作模式,相较于传统的陆空联运模式,利用“卡车航班”模式通过卡车航班的规模经济效应,以集中运输的方式分摊一定的固定成本。而反观普通陆空联运模式,通常需要每票货物单独运输,无法享受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降低,因此每公斤的运费相对较高。在“卡车航班”模式下,预计每公斤货物的物流成本预计可降低10%至15%。
3.延伸空运服务需求,织密空运服务网络。“卡车航班”服务已经覆盖了国内多个城市和地区,通过“卡车航班”的开行,将空运服务的范畴向需求端进行了延伸,使其服务触达到更广的范围,织密了整个空运物流服务的网络,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服务的无缝衔接,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可靠的物流解决方案。
尽管“卡车航班”具备以上优势,但就目前而言,该模式下仍然存在着多种问题与卡点,制约着该模式的发展。
适用场景的局限性。
“卡车航班”模式自身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这种模式适合那些对成本敏感且对时效性有一定要求的货物,但当货物对时效性和成本的敏感度产生变化时,这种模式的优势会被削弱。再如,这种模式下,货物的清关需要在异地完成,那就要求目的地需要具备有海关清关、查验与监管等海关功能。如果目的地不具备这些功能,那么货物仍然需要到目的地之外的异地再进行清关之后的转运,“卡车航班”的时效性与成本优势也将消失殆尽。这对于使用“卡车航班”模式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限制与制约。
运输时效的不稳定性。
尽管“卡车航班”较普通陆空联运在时效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受天气、道路交通状况、司机短缺等因素的影响,其运输时效可能存在不稳定性。特别是在恶劣天气或节假日期间,这种不稳定性可能更加显著。
货物类型的限制。
如前文所述,“卡车航班”在运输危险品、活体动物、鲜活易腐货物等特殊货物方面存在着航空运输与海关管理的限制。这些限制可能导致某些客户在选择“卡车航班”时受到限制,从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基础设施与技术应用的挑战。
虽然“卡车航班”模式依托于全国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进行高效、快速的货物运输,在理论上能够大幅度提升物流效率并缩短货物周转时间。然而由于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某些偏远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可能存在路面破损、交通标志标线不清晰、服务区设施简陋或缺乏等问题,这些因素无疑会对“卡车航班”的运输效率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导致运输时间延长、运输成本增加,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更为关键的是,在“卡车航班”模式的持续发展中,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阶段,智能物流系统和数据分析技术在“卡车航班”中的应用尚显不足。智能物流系统能够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车辆调度、货物追踪、路径优化等功能,从而大幅提升运输的智能化水平和整体效率。然而,由于技术投入成本高、专业人才匮乏、技术标准不统一等原因,智能物流系统在“卡车航班”中的普及率和应用深度仍有待提升。
总而言之,“卡车航班”是一种兼具时效与成本优势的创新运输模式,这种模式的发展也面临着协调机制、管理体系、技术应用与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挑战。但随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标准统一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应对相关挑战的解决措施的完善,“卡车航班”将成为未来物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随着这种模式的不断应用与发展,“卡车航班”将不断织密物流网络,助力提升跨境贸易的便利化,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赛宁创新(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