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如何合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
发表日期:2025-04-07浏览次数:1515

 地方政府专项债是地方政府为特定公益性项目融资而发行的债券,资金用途和还款来源明确,通常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政府专项债为地方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促进经济发展和重点项目实施,同时优化债务结构,提升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策意义。

 自2014年新预算法发布实施以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渠道。地方政府债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一般债券用于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以地方政府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偿还,专项债券用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由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和专项收入安排偿还。自2015年以来,我国每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快速上升,超越一般债券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力品种。2020年至今我国每年新增专项债券限额分别为3.75万亿元、3.65万亿元、3.65万亿元、3.8万亿元和4万亿元。

 2024年新增专项债发行4亿元,从应用领域来看,2024年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资金投向集中于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其占比高达34.5%. 且投向传统基建领域的专项债资金维持较高占比,如下图所示:

1.jpg

    从历年数据来看,尽管专项债券投向的领域占比有所变化,也并不影响新增专项债券发行量保持着平稳增长的趋势,且投向基础设施类的占比仍最大。经济学家预计2025年投向传统基建的专项债资金占比将有所降低,围绕稳增长和化解风险资金将占据主导,但新增专项债券的发行量仍会扩大。

 此外,专项债券作为资本金的政策也有所放宽。自2019年印发《关于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及项目配套融资工作的通知》以来,政府专项债作为资本金允许从2019年最初的铁路、高速公路、供电、供气等领域,陆续拓展到城市停车场、水利、城镇污水垃圾处理、供排水、新能源项目、国家级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住房等领域。2024年末,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提到将提高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的比例,以省份为单位,可用作项目资本金的专项债券规模上限由该省份用于项目建设专项债券规模的25%提高至30%。而2024年专项债资金用于资本金规模的占比仅约10%,有充足的提升空间,因此,对于2025年而言预计专项债资金用做项目资本金的占比将有所提升。各地政府合理运用专项债,发挥专项债的投资带动作用,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王立勇表示,近年来,专项债资金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不断优化调整,将更多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领域纳入。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适当扩大专项债券用作资本金领域,提高用作项目资本金比例。建议进一步放宽社会资本准入门槛,引导市场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探索专项债与市场化融资协同注资的新模式,更好地发挥专项债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拉动更多有效投资,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

 尽管政策的变革带来了机会,但其中的高频雷区同样值得关注。例如,错误的投向领域、资本金管理不当、项目收益性不足等问题都是需要避免的。针对这些潜在的雷区,各地方在项目策划时一定要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确保项目的合规性、有效性,以及准确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减少申报失败的风险。

 把握申请政府专项债的契机,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系统性的规划和精准的执行。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策略:

1. 精准定位项目。深入研究国家和地方的宏观政策、发展规划,确保项目符合当前支持的重点领域,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确保项目应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考虑长期的社会效益,确保资金投入能带动就业、促进产业升级。

2. 详尽的项目规划。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确保项目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合理的收益预期。成本收益分析:精确计算项目成本,包括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并预测收益,确保项目能够实现融资与收益的平衡。

3. 强化项目储备。完善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完成必要的审批手续,如可研报告、环境评估等,达到开工条件;将项目录入专项债储备库,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的筛选审核,提高项目入选发行计划的可能性。

4. 优化财务模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收支测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避免现金流预测的不合理性;确保税务合规,考虑所有应纳税种,合理规划税费,确保财务模型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5. 第三方评估与法律支持。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项目评估,提供专业的项目实施方案、财务评估报告和法律意见书;进行合规性审查,确保所有文件和流程符合法律法规,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

6. 强化地方政府的协调与管理。实行跨部门协作,加强财政、发展改革、行业主管等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进行动态管理,根据政策调整和市场变化,灵活调整项目计划,确保项目持续符合专项债的申请条件。

7. 增强透明度与公众参与。

  公开透明:项目申报和资金使用过程应公开透明,增强社会监督,提升公众信任。通过媒体和公共平台宣传项目意义,吸引社会资本关注和参与。

8. 风险管理与持续监控。建立风险防控机制,识别项目实施中的潜在风险,制定应对措施。项目实施后,定期评估项目进展和财务状况,及时调整策略。

    通过上述策略,地方政府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政府专项债,不仅为当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还能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与企业需要深入研究政策的具体变化,发挥专业知识,开发出各具特色的申报策略,以便在激烈的资金争夺中脱颖而出,抢占政策红利的市场份额,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民生和社会的进步注入新的动力。

 《赛宁创新(成都)》


 

Copyright © 赛宁创新(成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20240750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