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作为支撑工业发展的基础产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对钢铁生产本身产生了深远影响,更推动了钢铁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
一、 钢铁行业趋势及其对物流的影响
1. 产能过剩与结构调整:
随着全球钢铁产能的过剩,钢铁行业正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压力。21世纪初,国内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初露端倪。进入千禧年后,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钢贸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宴。但随着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房地产的低迷,钢铁利润空间下降,对应的钢铁物流也从囤货平台回归为终端消费服务的本色。未来此趋势会愈发明显,这就要求钢铁物流业更加灵活高效低成本,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和消费市场环境。
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下,钢铁行业越来越注重绿色生产。我国的高炉长流程炼钢占比约90%,不论是能耗还是废钢回收相较于国外发达国家均有较大的差距。国家多次发布新规,敦促钢铁行业向着环保、可持续发展推进,例如工信部、发改委等8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中也提出“在2025年废钢利用率达到3.2亿吨,钢铁行业科学有序推进废钢铁先进电炉短流程工艺。”
对钢铁物流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其在保障运输效率的同时,降低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3. 数字化与智能化:
钢铁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相较于第三产业,我国二产数字化程度普遍较低,其中钢铁、能源、化工等长流程、复杂工艺的重工业尤为明显。目前,钢铁行业存在基础数据庞大、设施设备多、信息化基础差、核心工艺数字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整体呈现潜力大基础差的格局。
钢铁物流作为整个钢铁行业的重要环节也必须跟上这一步伐,同时因运输业数字化程度较传统工业较高,基础扎实,实践丰富,优先实现智能化管理和操作,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可更好顺应钢铁行业发展。
二、 钢铁物流的转型升级
虽说我国钢铁规模大,但整个钢铁业的利润却越来越薄,究其原因是我国钢铁物流成本长期处于高位,且一直居高不下。一方面,为满足生产多数钢厂布局在矿山附近,消费市场又主要聚集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产生了大量的长距离运输需求。另一方面,钢铁行业集中度较低,因资金需求产生的长销售渠道,钢铁到达终端用户的过程过于繁琐,造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当前,我国钢铁物流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约20-30%,发达国家占比仅为7-10%,差距明显。钢铁物流的转型升级将成为钢铁供应链上企业降低成本、保证效益的核心,也是提高钢铁产业效率的重要手段。
1.从传统物流向智慧物流转变: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人工操作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钢铁行业对效率和准确性的高要求,因此,向智慧物流模式的转变成为必然。
通过深度整合物联网、大数据、AI、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利用自动化立体仓库、无人天车、无人堆取料机等自动化设备,钢铁物流能够实现全流程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例如,利用RFID标签和传感器对货物进行实时追踪,确保物流信息的透明度和实时性;无人天车依靠其定位精准定位、安全性高等优势在钢铁企业中应用较多。
AI智能算法在优化线路和调度系统中也发挥着关键作用。以某大型钢铁企业的自营物流公司为例,通过引入智慧物流系统,实现了线路优化和智能调度。在系统的帮助下,公司能够更准确地预测货物需求,并提前规划出高效的运输路线。结果显示,这些举措使公司的运输成本降低了15%,显著提升了物流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2.绿色物流的践行与发展: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物流已成为钢铁物流发展的重要方向。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环保目标,还能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如通过采用电力或氢能的新能源重卡,短期内应用于厂内、矿山、港口到厂区的倒短业务;长期应用于钢铁配送,可显著减少碳排放和空气污染。
除了运输工具的绿色化,通过智能信息系统合理的线路规划和调度安排,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行驶里程和空驶时间,从而降低燃油消耗和碳排放。此外,钢铁物流企业还可以考虑采用更环保的包装材料和节能的仓储设施,以进一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供应链协同与信息共享:
面对钢铁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能过剩问题,加强供应链协同和信息共享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高效的供应链协同平台,可以实现上下游企业间的无缝对接和信息共享,从而提高整体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平台可以集成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数据,使得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能够实时了解货物状态、库存情况和市场需求等信息。这种透明度不仅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和牛鞭效应带来的问题,还能帮助企业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和更快的响应。
此外,供应链协同还有助于优化库存管理。通过共享库存信息,上下游企业可以协同进行库存调度和补货计划,从而降低库存积压和缺货风险。这种协同模式还能促进企业间的长期合作关系和信任建立,为钢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服务化转型与增值服务提供:
随着钢铁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钢铁物流企业需要逐步向服务化转型,以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来满足市场需求。除了提供基础物流服务外,还可以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钢材切割、打孔等加工服务;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准时的配送服务;以及提供安全、高效的仓储管理等。
在服务化转型的过程中,钢铁物流企业需要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通过加强员工培训、优化服务流程和引入先进的服务理念等方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并赢得客户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面对钢铁行业的变革和挑战,钢铁物流紧跟时代步伐进行转型升级。虽然部分龙头企业在智慧化、绿色化的升级进程上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总体转型升级还处于初级阶段,智慧化升级目前仅在供应链的部分环节,全链路智慧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企业加大智慧化力度,先试先行,全面推广,打破传统,借鉴其他行业智慧化的优秀经验,以钢铁物流为驱动,带动整个钢铁行业升级转型。
《赛宁创新(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