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冷链物流技术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
发表日期:2024-11-15浏览次数:7462

  近年来,预制菜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以中国为例, 《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到2026年有望超过10720亿元,我国预制菜产业有望成为下一个万亿级市场。由于受冷链运输、物流成本、销售渠道和资金等限制,目前我国的预制菜行业仍然处于前期探索阶段。

  与此同时,随着预制菜走入大众视野,消费者对预制菜营养、风味、安全以及品牌等要求越来越高,预制菜大多是肉制品,蛋白质、脂肪含量丰富,如果冷 冻冷藏不到位,菜品容易被微生物等污染。从产地运输、生产加工再到成品运输,  冷链配套设施设备在保障预制菜产品的营养、风味、新鲜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说冷链物流直接影响着预制菜的品质和覆盖范围。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指出:提高冷链物流服务质量效率,有效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保障食品和医药产品安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鼓励销地冷链集配中心、中央厨房等整合“最后一公里”配送资源,面向商超、生鲜连锁店、酒店餐饮、学校、机关团体等开展农产品集中采购、流通加工、多温共配。2022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建设服务城市消费的“中央厨房”等设施,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力和标准化水平。 2022年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关于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引导冷链运输企业加强与果蔬、水产、肉类等生产加工企业的联盟合作,积极发展公路冷链专线、多温区共同配送、“生鲜电商 +冷链宅配“、“中央房房+食材冷链配送”。从一系列国家相关政策的发布,足以看出国家对发展冷链物流的重视,以及冷链物流在推动预制菜产业发展上的重要促进作用。

  根据原料种类、流通条件、消费端再加工方式的不同,预制菜肴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种类,如下图。根据流通时所需的温度进行划分,可分为常温流通预制菜肴、冷藏流通预制菜肴、冷冻流通预制菜肴三种。其中常温流通预制菜肴一般是指经过高温蒸汽灭菌或同等程度灭菌加工的食品,主要包括蔬菜、肉类和水产品菜肴的罐头(或软罐头)食品,以及常温的菜肴调理包等,这类产品达到商业无菌,可在常温下流通。冷藏流通预制菜肴通常采用巴氏灭菌或同等程度灭菌加工(如超高压等),需要在冷藏条件下(0~10 ℃)进行储运和销售。冷冻流通预制菜肴,即先经预处理和烹饪加工,再进行快速冷冻,并在冷冻条件(<-18 ℃)进行储运的预制菜肴,包括各种中央厨房生产的冷冻菜肴、料理包和半成品菜等。

image.png

  预制菜冷链物流属于食品冷链物流的细分领域,一般包括预冷、包装、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如下图所示。其中一个环节冷链设施的缺失,都会让食品品质打折扣。预制菜的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对温度控制有极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冷链物流技术的支持,以确保预制菜在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低温状态,从而保证食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image.png

  由于预制菜对冷链物流环节中低温储存和运输的高要求,预制菜肴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新的冷链物流技术的应运而生,对于实时监测冷链的微观环境是十分有效的方法。目前,常用于冷链监控的智能技术有新鲜度指示剂、射频识别设备(RFID)、时间- 温度指示器(TTI)等,其中TTI系统可以实现对冷链中温度和时间的监测,为消费者提供有关食品保质期的真实信息。此外,结合射频识别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可有效监控冷链中食品的各项指标,如温度、湿度及位置等,通过冷链物流中“先进先出”的高效管理方法,取代传统的“先过期先出”的管理方法,保证预制菜肴的食品安全。

  家电企业和物流企业纷纷开始布局冷链物流。2022年9月,格力电器宣布拟跨界入局预制菜,董事长董明珠表示,“格力电器将结合企业自身优势,成立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预制菜装备制造公司将注重研发、生产和运销服务,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同年,京东和顺丰也相继宣布推出一系列针对预制菜行业物流供应链的解决方案。比如,京东依靠过去沉淀出的一套从-22℃至15℃的商品分温层包装方案。实现了在物流运输中可视化的温度监控。再比如,顺丰对外宣布要提供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包括打造食品溯源系统、全程仓储运输、以及温湿度实时可视化监控系统,全面满足了预制菜产业链上游短驳到仓、冷运大件到港,中游全温层仓储,下游高效同城速配等需求。

  冷链物流技术在预制菜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除了冷链物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温度波动和食品损耗等技术问题以外,冷链物流设备和运营成本较高,对企业的资金要求较高等问题也是当下预制菜企业和冷链物流企业面临的挑战。一些大型预制菜企业出于扩大规模的考虑往往需要自建供应链,但如果选择自建供应链,不论是设备投入、技术投入或者物流体系建设的投入企业成本都很高。此外,即使预制菜企业选择与第三方合作冷链物流,物流成本占预制菜产品成本的比例也不低。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冷链物流技术,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同时加强物流管理和监控,确保食品的安全和新鲜度。伴随越来越多企业在预制菜冷链物流方面的深耕布局,未来预制菜冷链物流或将迎来新的格局,这也将推动预制菜产业的革新。


《赛宁创新(成都)》


 

Copyright © 赛宁创新(成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20240750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