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发表日期:2024-08-23浏览次数:37445

 在2023年,大宗供应链服务领域的巨头企业,如厦门象屿、厦门国贸、物产中大和浙商中拓等,纷纷强化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布局,各方都在积极涉足数字供应链金融领域。其主要手段都是通过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依托国有平台真实的数字物流信息、贸易信息等为中小企业获得金融增信服务,从而实现供应链金融精准服务到中小企业。

(1)数字供应链金融案例:数字供应链金融已成为大宗贸易巨头的战略业务之一

厦门象屿:2023年6月,象屿股份出资2亿元成立厦门屿链通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厦门象屿成立厦门屿链通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后,专司“屿链通”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的研发及运营。

截至2024年6月,“屿链通”平台合作金融机构超10家,累计取得专项授信121亿元,累计助力客户完成超55亿元融资,帮助实体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助力实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10%—40%,促进供应链产业链的链通和融通,提高供应链安全性和韧性。

厦门国贸:2019年厦门国贸和京东成立了厦门国贸京东数字科技公司,双方以成立合资公司形式搭建并运营厦门国贸供应链协同平台和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依托“金贸通”供应链金融科技服务平台,平台通过链接多元资金方和上下游客户,以采购融资、未来货权等产品为平台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据了解,“金贸通”自2022年10月上线以来不断丰富产品与服务,截至2023年6月底已服务国贸股份旗下国贸纸业、厦门国贸金属、国贸农林、国贸纺原等多家业务单位,已累计帮助约 540 家企业客户获得 28 亿元的金融授信。

浙商中拓:“拓易融”是浙商中拓将多年技术与业务服务经验整合所推出的产业服务平台产品。“拓易融”集业务能力与技术能力于一体,实现与各主流银行的深度合作,搭建银行与客户间的数字化产融通道,为产业客户和实体经济提供低成本、高便捷的集成服务。通过数字化仓库+物联网技术+内控保障的组合,它确保货物真实、货权清晰、货值可靠,为银行提供线上风控能力。通过监管信息的实时采集与共享,并结合视频监控、自动预警等手段,有效监控客户质物的市场走势、出入库、库存状况等信息,从而降低银行监管风险。

该产品服务加工制造类企业、大中小型钢厂、贸易类企业等多方客户主体,涵盖黑色、有色、新能源、油品等多品种原料,覆盖仓库(原材料+成品)、港口及铁路站台、运输过程(汽运、海运、火运)等多业务场景。截至2024年上半年,“拓易融”产品获得银行授信115亿元,历史累计用信超227亿元,时点用信超42亿元,服务客户数约270家。

物产中大:2024年4月,云趣数科携手物产中大商业保理(浙江)有限公司,基于云趣数科“确信融”SaaS平台,合力打造物产中大保理共富E信供应链金融平台。

(2)供应链金融做法:数字化货控正逐渐成为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是中小实体企业将流动资产,即应收账款、仓库里的原料、成品、半成品的仓单质押给银行,国企或央企在中间进行担保,承诺单据的真实性,从而获取金融机构的贷款,从而盘活客户存货资金占用和采购预付资金占用等。但过去供应链金融存在很多的风险点,例如仓单重复质押,国企和私企虚假循环贸易、国企和私企联合获得虚假增信服务等。

归根结底,供应链金融风险过大的原因,可以从两点去理解,一是:由于物流信息、交易信息等内容的不透明,银行缺乏对货物监管的有效手段,不能从客观独立的角度对物资状态进行全面了解,银行对货物的风险监控能力较弱,导致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过大,对于真正有贷款需求和骗取银行贷款的的中小企业无法有效甄别;二是:无论何种物资,都会随着市场价格有所变化,这就导致,在物资市场价格骤降的时候,物资市场价格可能不抵贷款金额,中小企业(私企)就会“提桶跑路”,银行对于物资的处置变现能力不足,货就会砸在自己手上。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银行能够精准的为中小企业放款,赋能中小企业发展?大宗供应链巨头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1)通过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为银行提供物流监管中介服务。

过去的大宗贸易商企业都在逐步向供应链企业转型,旨在为市场客户提供全过程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即从客户的托运开始,到交付完成。通过搭建供应链服务平台,配合物流线下运作体系,可以实时采集到货物的物流状态,品质状态等信息,这些状态信息可以实时传递给银行,从而保障货物真实可控,物流真实发生,货物品质良好,确保中小企业贸易的真实性,协助银行实现数字化货控。退一步而讲,即使货物出现重复质押、法律纠纷等现象,银行也可以要求供应链服务商第一时间进行物资实控,尽可能降低银行的风险。

(2)通过自身供应链业务渠道,为银行提供货物处置变现服务。

大宗供应链企业对对应的货物进行保管,提供盯市服务,观察商品价值是否变动,对价格变动浮动较大的货品信息及时预警,数据及时传递给银行,从而为银行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数据支撑。若银行需要处置货物,供应链企业能够基于自身供应链业务渠道,提供给银行商品处置和变现服务,尽可能降低银行处置货物的风险。

大宗供应链巨头正是通过以上方式,从过去的“空口无凭”向“以真实数据为依据”进行转变,发挥“物流中介”的作用,从而在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架起可信任的桥梁,帮助真正从事贸易活动,有贷款需求的企业获得贷款,协助银行进行货物风险管控,有效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大宗供应链企业也凭借“风险中控”的服务,从中赚取物流中介服务费。

未来供应链金融的开展将更加依赖供应链服务平台,更加依托物流数字化信息。供应链服务平台上的企业方与银行,可以基于平台的真实交易信息及平台提供的供应链服务数据等,实现资金供需之间的平滑对接。

《赛宁创新(成都)》


Copyright © 赛宁创新(成都)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蜀ICP备2024075090号-1